当前位置:安徽生活都市网 >> 实时热词 >> 文章正文
重庆农村小伙带2岁孩子(重庆农村小伙带双胞胎)
李管彦平家客厅的斜对角约有五米多长,可要独立走完这小段距离,对今年28岁的他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每天上午,他都会像雏鸭一样,跌跌撞撞地来回走。每次摔倒,妈妈都会在一旁不留情面地大声批评,敦促他必须在三秒钟之内爬起来……
▼
▲李管彦平在客厅坚持走路练习
1989年,在肚中才待了六个月就出生的李管彦平,2岁时被确诊为重度脑瘫,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磕磕绊绊伤痕累累。
在妈妈严厉到近乎苛责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指导下,李管彦平如今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他还考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出版了两本印画集译作,还给喜欢的音乐组合TFboy写应援歌曲。
我的愚智映托出你的聪慧,我的残缺陪衬了你的完整,世界因有你而美好,也因有我而真实。
这是李管彦平写给自己的诗。
01 出生
提前几个月降临
出生时只有两斤八两
“伤疤是一个男人的勋章”,这句话用在重庆小伙李管彦平身上也许并不适合,身上大大小小数不过来的手术疤痕,是命运在他身上留下的残忍印记。
二十多年前,七月的一个夜晚,我在妈妈肚里感觉非常不舒服。我想,此时妈妈一定也很难受,为了不让妈妈这么难受,我提前两个多月降临这个世界。没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李管彦平在自己撰写的自传里,以这样调侃的语气描述了自己生命的开端。
刚出生,李管彦平只有两斤八两,直到满月时才三斤三两,于是,父母便用了谐音“杉杉”作为他的小名。
而他的本名,则是爸爸的名字“李彦”,和妈妈的名字“管萍”的合体,用妈妈的话说,是要在形式上和实体上都拴在一起。
在当时,我国正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但这种情况他们完全可以再生二胎,不过最终李彦和管萍夫妇并没有选择那样做,“我们认真考虑了,生了二胎以后对两个孩子都不公平。”管萍说,他们决定把全部的爱放在这个唯一的孩子身上。
▲李彦、管萍夫妇翻看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02 成长
确诊脑瘫行动艰难
妈妈辞职全力督促训练
在李管彦平1岁时,管萍从重庆长江橡胶厂辞职,在家全职照看孩子。由于早产,她意识到孩子可能带有先天疾病,但还是抱有一线希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涣散的眼神和痉挛的四肢越来越让人担心,经过反复地求医问诊,孩子在2岁时被确诊为重度脑性瘫痪。
被确诊为脑瘫后,夫妇俩就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重庆、四川成都、北京、辽宁兴城、河北秦皇岛、浙江金华……辗转全国各地。
手术之外更多需要在家里做康复训练,由于肢体不协调、身体痉挛,简单的动作对李管彦平来说也异常艰难。小时候妈妈训练他用筷子夹黄豆,一天能在碗里夹起三颗就算过关。在学写阿拉伯数字的时候,从1到7比较容易,但是到8时,李管彦平就很难完成,爸爸看着心急,就在一旁教他先画两个圆,或者四个半圆,再凑到一块……
而练习走路是李管彦平最大的挑战,妈妈管萍带着他走斜坡、爬楼梯,仔细纠正动作,摔倒之后就会大声呵斥。有时候严厉得让邻居看不下去,有人去举报她,有人叫她“虎妈”……
▲康复训练之爬楼梯
在家里练习的时候,李管彦平只要跟妈妈斗嘴,就会召来妈妈严厉的批评,每当这时爸爸李彦就会在旁边小声劝诫:“你少说两句嘛!”然后默默地看着窗外。
管萍只有高中文化水平,考虑到孩子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接受比较全面的义务教育,她没有让孩子上过一天的学校,而是选择言传身教,自己教育孩子。在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和平日的康复训练上都十分严格。
▲妈妈守着李管彦平做康复训练
儿子手指无法伸展,管萍就手把手教他握杯子,重复练习;儿子两腿无法分开,管萍就抱着儿子为他开胯,儿子痛得大声哭喊,泪流满面;儿子肌肉痉挛,管萍就自学按摩技术,每天为儿子进行两三个小时的高强度按摩。
尽管引来各种非议或指责,儿子一次次摔倒也让她心里难过,但管萍从来没有动摇,“要培养起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的李管彦平身高一米六左右,体重80多斤,可以自己煮饭、煮面、煮汤圆,蒸饺子等,也可以自己洗些轻薄的衣服。
视频丨李管彦平常做的恢复训练(引体向上、爬楼梯、走路)
03 收获
获赞"神童"上节目
已出版两本印画集译作
二十多年的艰苦训练,李管彦平如今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并考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出版了两本印画集译作,目前,他正在翻译一本汉字起源类的书籍。
据妈妈管萍介绍,李管彦平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语言天赋。在跟记者聊天中,他可以随意切换方言或普通话,妈妈说,以前带他去各地看病,在当地待过一段时间后,他就能说那里的话了。
关于考过的全国英语三级,管萍介绍,这不光是靠自学的。考虑到他的身体条件,他们没有把他送去学校,他也没有在小学、中学上过一天学。在李管彦平十来岁时,小区里一位大学老师义务给孩子们开设英语启蒙课,他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和天赋。
后来,在儿子有了基础以后,管萍就抱着60斤重的他乘公共汽车、步行去解放碑附近的英语角,让他练习口语。再后来又给他报了英语培训班,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
▲李管彦平收到的英语贺卡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管彦平结识了牛津大学出版系助教李静老师。在听说了李管彦平的故事后,李静很受感动,便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重庆作家聂晖。
因为这层缘分,李管彦平在生活中才多了一种“从事”。去年,李管彦平翻译的两册《聂晖诗书画印集》相继出版。目前,李管彦平正在翻译谢飞东、聂晖夫妇所著的30余万字的汉字研究书籍《读字》。
有人叫他“神童”,管萍笑了,“哪有撒子神童,神经病儿童!”李管彦平也在一旁笑着附和:“这个说对了,我确实是神经上有问题。”
对于“神童”的称谓,李管彦平和妈妈都没有放在心上,但他们的故事却激励了很多人,很多病友家庭都曾慕名而来学习康复经验。
不过,通常在联系几个月之后,很多人就放弃了,坚持不下来。
这么多年来,各地媒体纷纷前来报道,中央电视台在十年前就做过他们的节目,最近又在联系;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也找到了他们,管萍觉得说得太多,再上节目都找不到话讲了。
04 梦想
为TFboy谱曲应援歌
以后想做一名网络音乐制作人
不过在李管彦平心底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优秀的网络音乐制作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通过自学,掌握了用音乐软件谱曲的方法。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和晚上要进行康复训练,下午是做翻译的工作时间,周末的时候他就沉浸在音乐当中。
他还自己作词作曲创作了公益歌曲《不完美勇气》:“这不完美勇气是你给我鼓励,你百分百努力成就我的魅力。”他也想将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妈妈听。
此外,他也是少年组合TFboy的粉丝,他们这个粉丝团体还有一个称谓,叫作“四叶草”。李管彦平加了一些四叶草粉丝交流群,在群里,有粉丝为TFboy作了词,找到他谱曲,而他通常会进行一些筛选。
“有些词写得太肤浅,就是‘傻白甜’,这样的不行。”他会选择有内涵和深度的。目前他已经完成了其中三首的编曲和伴奏,第四首编配了一半。
▲李管彦平用软件制作音乐
“TFboy的粉丝大多数是迷弟和迷妹,还有就是‘亲爸亲妈’粉,像我这样的‘大叔粉’倒是少数”。李管彦平说,TFboy身上的一种坚韧的精神吸引了他。
和音乐的结缘,还得感谢妈妈。他在自传里说,满月后妈妈就开始在他耳边放一个随身听,播放轻音乐,试探听力和反应是否正常。而正是这个举动,无意地在他心里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小时候在康复训练间隙,妈妈还会带他去唱露天KTV,《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歌曲他都可以按原调完整唱下来,当时价格一元一首,后来老板给他们打五折,甚至免费,音乐让他暂时忘却了痛苦。
而在喜欢上TFboy之前,李管彦平喜欢的是李宗盛、张雨生等在他看来比较有内涵的歌手。
“比如李宗盛的《凡人歌》,表面上看起来很俗,但用词很朴实,讲的都是人生当中的一些感受,他写的就是生活,透出的是生活的阅历。”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说着,他便轻轻地唱了起来。
05 评价
笑谈自己生平遭遇
能够心域无疆,是己之福
二十多年过去了,管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他们也一直住在一室一厅的房子里,“从来没挪过窝”。有时她也忍不住回想,这么多年自己到底是怎么坚持过来的,如果从前作出另外的选择,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
“当时见我辞职,同事们都以为我要下海去经商。”管萍说,如果她当时出去挣钱,凭自己的能力,相信会有一番作为的。曾经也有很多机会摆在她面前,有朋友邀她一起去做生意,她也梦想开一家中档的餐饮店,或者去做服装,但是看着孩子,最终都没成行。
挣了钱也是为了孩子,把他交给别人,别人肯定不能照顾好,到时孩子躺在床上,再多钱也无福消受。
妈妈管萍辞职后,在家里经营了一个小卖部,爸爸李彦则每天早出晚归出去上班,今年十月将退休。周末不上班时,李彦就在家照看小卖部,管萍说他没有那么多耐心守着孩子,但是他也从来没有过怨言。
在二十多年漫长又痛苦的康复训练中,李管彦平也有过叛逆,管萍拿出儿子的英语三级证书,只见上面有撕裂后修补的痕迹,她说那是有一次儿子不听话,不好好做康复训练,她就生气地把儿子引以为傲的英语证书撕烂。“绝不依着儿子的性子,一定要坚持训练。”
▲李管彦平的英语三级合格证书,右上角有撕裂痕迹
她也想过放弃,最绝望的时候她带着孩子一步步走向江中,江水淹到了李管彦平的胸口,“生,妈妈陪你一起生;死,妈妈也陪你一起死……”
▲有时母子俩会相互生闷气
正是因为妈妈严厉又细心的照顾,李管彦平才有了今日的独立生活能力。
有网友问李管彦平:“从小患病,又吃过这么多苦,你会不会觉得不幸福?”
李管彦平这样回答道:
幸福并非以物质条件衡量;不取决于是否出身名门;是否地位显赫;是否家财万贯,而是有无“觉察善、美之心”和思进之意。若有,即便身处高山峻岭,心可见明月清风;若无,虽于朱门广庭,也不过虚度时日罢了。
于我,虽身行受限,然以诗书文乐为伴,亦可观周遭事,阅世间情,而后穷天下经;可笑谈风花雪月,观河山壮丽,品茉莉清雅,赏红梅傲骨,嗅芷兰芳馨……无需脚力、车马之劳。正所谓“破书万卷远胜行路万里”。以此增智、养性,终得“心域无疆”,岂非厚福哉?
END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丨王俊峰 发自重庆
编辑丨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