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生活都市网 >> 都市教育 >> 文章正文
改论文猝死的研究生:发消息给导师之前先做个草稿 看到导师进门吓地
伊森留下的几段录音中,除了季新辉指导科研和论文的内容外,还有很多“人生指导”。在这些教义中,理想的动机、名利的诱惑、道德的规范、出身的刺激、人格的堕落等等并存,“白话”和“黑话”交织在一起。
【版权声明】's版权归凤凰星独家所有,所有,深圳腾讯电脑系统有限公司被授权享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信息网络传播专有权
记者|陈龙 编辑|覃旭
凌晨猝死,地球科学大学研究生伊森(化名)没有给世界和家人留下任何解释。我父亲大半辈子都是乡村医生,他非常难过。
这年轻的一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了。2016年本科毕业,赴北京任季新辉(化名)研究助理,2017年考入研究生院。2020年6月,他该毕业了,但他推迟了毕业,在家乡湖北呆了8个月。
伊森(化名)生活照
解锁手机密码半个月后,家族人才重新理解伊森:2018年12月,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获得评审专家一致好评;2019年8月,导师季新辉因学术不端被通报批评,失去项目。伊森花了一年半时间写的论文也作废了;导师让伊森在古生物和地层学的支持下,研究西藏措勤盆地的油气勘探。尽管缺少材料,但伊森在2019年底重写了新论文;因为老师的“耽误”,直到2020年8月,导师才给他修改完。
李渊之所以“被赶下架”,不实地考察就写了一篇“油气勘探”的论文,归结于季新辉“找油”的学术“野心”。
2020年9月的一周,季新辉和伊森惊喜地修改了论文。很多天,伊森夜以继日地工作,修改了很多次论文。最后,9月14日凌晨,伊森在家中猝死。三天后,导师匆匆把论文扔给学术期刊。
2020年9月14日凌晨,伊森在湖北松滋老家猝死。
此外,李倩在伊森的手机上发现了他哥哥和他的导师生活在一起的大量录音。因为他经常要和老师讨论问题,所以他习惯于录音以便复习。这些录音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他科研道路上艰难、沉默、痛苦的场景,从中也可以窥见当前的师生关系和科研的学术生态。
赞扬与惩罚
“下午好,各位教授、各位同学,我叫李远,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州。去年我去了青海和西藏2个多月……”(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我的名字叫伊桑,我的家乡是湖北荆州。去年去了青海西藏两个多月。)
2018年12月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个会议室里,正在举行2017届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讲座。李源先用英语做了自我介绍,然后用中文报了自己的题目《西藏措勤断块保吉层系盖层条件的研究》。
西藏地质调查条件艰苦。图为伊森拍摄高原冰雪的视频截图。
在伊森报告之前,导师季新辉特意向评估专家介绍,伊森在2017年考入研究生院之前跟随他实习了一年,所以他的野外工作比其他同学提前一年开始。他还说伊森是石油专业的,热爱地质学。“自己动脑做点事还是很有希望的。”"这个工作(话题)也和他讨论过."
但私下里,季新辉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严厉到“侮辱人格”。
有一次,伊森早上七点半离开学校,去了地球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他因为在早高峰上不了车,九点半才到,被季新辉批评了半个小时。季新辉质问伊森,他为什么不看QQ信息?伊森回答说:“我昨晚回去的时候关了电脑。现在我用微信比较多,没看到手机QQ信息。”
季新辉连续问:“你是富二代的二代吗?”“你比别人聪明多少?”“你对自己的未来放弃了吗?”李园轻声否定了一句。季新辉继续问:“那你是靠什么来实现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的?”从那以后,伊森不敢再吭声了。
但是季新辉觉得伊森的回答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