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生活都市网 >> 网友原创 >> 文章正文

大同古墓壁画:北魏宴饮与元代山水人物

发布于:2021-01-05 被浏览:3523次

壁画艺术是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墓壁画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填补了技术上的空白。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断,墓室壁画出现于西汉初期,逐渐兴盛于西汉晚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和外来文明的引入,墓室壁画在保持汉代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卤书的仪式图、狩猎宴图、墓主格式化画像成为主流,隐逸主题开始出现。到隋唐五代,经济发达,思想活跃,对外交往频繁。文化艺术呈现繁荣景象,墓室壁画发展达到顶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礼仪之旅、山水、花鸟、仕女等题材非常受欢迎,绘画技巧也在不断提高。宋代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形态呈现出平民化趋势。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涉及日常生活和封建迷信。辽、金、元三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在学习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辽代墓葬壁画既继承了唐五代的一些传统,又吸收了宋代的一些风格,呈现出自己的特色。狩猎游牧民和宴饮场面出现的更加频繁。金代墓葬壁画部分继承了辽代因素,也包含了宋代墓葬壁画中“有宴”的表现。受元代统治阶级丧葬观念的影响,墓壁画艺术的发展走到了尽头。壁画的题材沿袭了辽、金、宋的风格,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新的隐逸画和山水画。

沙陵壁画墓(M7)东墙情侣图

通嘉湾壁画墓北墙主人宴(M9)

北魏墓葬意象可分为世俗生活、精神世界、镇墓恶灵和装饰图案四大类。具体内容包括:墓主宴饮图、礼仪护卫旅游图、露天宴饮图、生活劳动图、狩猎图、音乐舞蹈图、尚湖图、武士图、伏羲女娲图、吉祥动物图、装饰图像。墓的主墙通常绘有墓主设宴的图像,左右墙多为狩猎、旅游、劳作的场景,镇墓中的武士和动物的图像往往绘在地道处。意象的内容和风格包括东北三言文化、高句丽文化、河西魏晋时期、汉晋传统文化和外来因素。总的来说,北魏平城的墓葬形象继承了汉魏壁画的传统,同时吸收了东北、河西地区和南朝墓葬壁画的文化因素,同时又融合了西方外来文化,融合后独具特色。这些北魏墓葬图像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填补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个空白,展示了北魏民族融合的特点,为我们了解北魏社会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辽是中国北方以契丹民族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属东胡系,世代在湟水(今西拉姆伦河)、吐河(今老哈河)游牧。916年,契丹部首领卢野阿保吉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国家政权。辽政权建立后,继续向外扩张。公元938年,它占领了十六个县,其领土扩展到今天的北京地区、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1044年,廖兴宗“升云州为西京”,治理大同府

辽代大同、宣化等西京所辖地区迄今发现的辽代壁画墓是长城以南发现壁画墓的主要地区之一。大同地区出土的辽代壁画墓多为圆形单室砖墓,朝南,一般由墓道、隧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本书共涉及7座壁画墓:徐夫妇壁画墓、周家店纸箱厂壁画墓、卧虎湾4 ~ 6号墓、糕点厂壁画墓、东风李壁画墓。

许从云夫妇在壁画墓的西墙做了一个门楼

>周家店纸箱厂壁画墓南壁收财帛图

该地区辽代壁画墓大多为汉人墓葬,壁画多绘于四壁及顶部,通常先用红褐色粘泥或草拌泥抹打底,然后抹白灰一层,在白灰上以墨线勾出轮廓,并涂彩作画。壁画内容丰富,多沿袭晚唐时期墓室“宅院化”的装饰题材,具体有出行场景、花卉围屏、门侍图、散乐场景、生活场景等。综合墓葬纪年资料,本书涉及的壁画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辽穆宗到辽兴宗时期(951~1055年),代表为许从赟夫妇壁画墓(982年)、周家店纸箱厂壁画墓:第二期为辽晚期,其代表为卧虎湾 6 号墓(1083 年)。早期辽墓壁画布局通常为三层结构,上层穹隆顶及四周,图像内容为天象图、星宿图;中层位于穹隆顶下的立壁上端,为彩绘仿木梁架结构等;下层一般为以朱色影作立柱分开的独立人物画面 , 主要表现庭院内景。晚期辽墓壁画图像发生改变,墓顶一般绘有日、月、星球、云气及富有象征意义的三足金乌、桂树、玉兔等;北壁改绘以“湖石花卉”为装饰的折屏,折屏属三扇居多,后增至五扇或者六扇,屏之上方垂以帷幔,两侧各立一侍者;西壁大体是描述车、马出游的庭外场面;而东壁则为宅内日常生活用具的题材。壁画图像场景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人物特征主要为汉人形象,也有契丹人形象,反映出长城以南农耕文化为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在辽的长期统治下大同地区汉族文化与契丹文化的大融合。

金,是由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女真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出现在五代、辽时期,但其历史渊源,可自隋唐时期的“靺鞨”、南北朝时的“勿吉”。唐武则天时,靺鞨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渤海国后,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部开始称女真。及辽灭渤海,女真遂自黑龙江中下游南迁至渤海故地,成为辽的附庸。势力迅速壮大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于1117年建女真国,摆脱了辽的控制。1122年,女真改国号为“金”,后三年,灭辽朝,随后又于1127年灭北宋,形成了与南宋政权对峙的局面。金袭辽制,大同仍为西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同地区已发掘的金代壁画墓多为长方形单室砖墓,坐北朝南。本书涉及的壁画墓共 3 座:大同市南郊云大M1、M2和徐龟墓。壁画以彩绘为主,空间布局较为规律,墓室顶部绘星宿或花卉图像;墓室四角多用墨线或彩绘表现仿木构件;北壁上部多绘帷幔、下部左右各有一名侍者,不见墓主形象;东西壁主要表现日常生活场景,通常以备茶、侍酒、宴乐图居多;部分墓葬甬道两壁绘有车马出行图。大同金代壁画墓从壁画题材和布局形式来看,明显与大同地区辽代壁画墓具有承袭关系,而散乐侍酒的形象则是受到宋墓中流行的“开芳宴”题材影响。本书提及的三座墓均为汉人墓,相比较而言虽然也有女真服饰的表现,但更突出的则是地域性和家族性的影响。

大同市南郊云大M1西壁散乐侍酒图

徐龟墓墓顶星宿图

元,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蒙古族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1206年,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开创大蒙古国,自称成吉思汗。随后,经过了连续不断的讨伐、征伐,先后灭了西夏和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并且还通过西征,占领了中亚广大地区和今俄罗斯的部分疆域,征服的范围及今天的波兰、匈牙利等地。至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即可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又灭了南宋,到1279年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元初,蒙古政权沿袭了辽金时期大同作为西京的建制,至1288年才由西京路改为大同路。此时,大同路是通往大都、俄罗斯和西亚各国的交通枢纽,是当时著名的都市之一。

冯道真墓西壁论道图

大同地区元代壁画墓多为单室砖墓,坐北朝南,墓室平面呈方形。本书涉及的壁画墓共 3座:冯道真墓、1986年齿轮厂壁画墓和1992年齿轮厂壁画墓。墓室的四壁及顶部通常绘有壁画,壁画制作方法为在砖墙上先抹褐色粘泥,其上再抹白灰,将白灰面打磨光滑,然后在白灰面上绘制墨色壁画,局部图像有点彩。墓室顶部有表示祥瑞的云鹤图;壁面近顶部处有砖砌或直接用墨线表现的仿木结构;四壁内容主要为奉酒侍茶图和山水人物图。其中奉酒侍茶图主要采用墨线勾勒的手法,题材上承自宋金时期,以两组人物分别表示备茶献酒,体现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奢华;而山水人物图多以屏风画的形式出现,其中多包含隐逸及宗教因素,或受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主要表现墓主人的志向及宗教观。

纵观大同地区北魏、辽、金、元时期的墓葬壁画既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各自少数民族的特点与传统,又吸收、融合了汉族的风尚和文化。大同地区出土的这批壁画材料,作为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典范,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壁画艺术的内容。

本文由蔡鸿博 摘编自 大同市博物馆 编著《熠彩千年——大同地区墓葬壁画》之 序言。内容有删节、调整。

(孙莉 审核)

978-7-03-061785-9

定价:328.00元

20世纪50年代至今,大同地区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达30余座。本书选取了其中18座墓葬的150余幅壁画作品,时代涉及北魏、辽、金、元四个时期。北魏壁画以庖厨宴乐、出行、狩猎为主,民族特色鲜明;辽代壁画以庭院家居、男女侍者为主题,生活气息浓厚;金代壁画将备茶、侍酒与宴乐完美融合;元代壁画以水墨所绘山水人物为主,时代特征突出。本书首次系统地展示了大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概貌、历史价值及其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标签: 壁画 墓葬 女真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