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生活都市网 >> 都市教育 >> 文章正文
为什么碾压成年人只需要一个亲团?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清楚:双方不是敌人,相反,双方是互相合作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双方有冲突,更多的是工作方法和沟通方式的冲突,而不是利益不相容的冲突。《知道》(nz_zhidao)告诉你父母是如何成为压力集团的。
作者:陈子非
(IC照片/图片)
“我要退出父组!”最近江苏省的一个长毛视频《怒吼》。他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作业,才能承担起老师的责任。“教书是我的教学,但我会改变它。之后我还要告诉良心,老师辛苦了。谁硬?”
这段视频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很快出现在微博上。#只需要一个家长群体就可以碾压成人#。短短三天,阅读量超过7亿次,讨论达到8万次,说明家长长期以来都在受家长的折磨。
家长是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人为什么会愤怒怨恨?父母如何碾压成年人?
家长群成压力群
父母容易碾压成年人。归根结底,父母被疏远,成为压力群体,主要表现为:
第一,父母疏离夸夸群,父母不得不参与每一次对老师的夸奖。
有的家长真的很尊敬老师,有的家长只是觉得老师管自己的孩子,要拍老师的马屁。所以无论老师在群里说什么,发什么,家长都会表扬老师的努力。“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最难的是老师,我们一起加油”……其他家长夸的时候,如果总是装作看不见,漠不关心的样子,家长担心老师会在意,所以要密切关注群体新闻,不要错过每一个“夸”。
第二,家长小组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如果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可以通知组内所有家长。不知不觉中,家长组就成了家长的“任务组”,只方便老师在不及时的时候分配任务。
老师除了例行督促孩子做作业外,还有其他要求,比如把孩子读书的视频拍下来发到群里,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手工作业,呼吁家长自愿参与学校打扫卫生,这些都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第三,也是更根本的原因,父母的深怕。成年人在父母身上的表现关系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很多家长不管吃多苦都不会有事,只是不希望孩子在学校受到冷遇和“伤害”。
理论上,教师拥有这样的权力。如果你父母不配合,我会对你的孩子粗心大意。就像一个长组的截图,老师要求家长改作业的原因之一是“如果你配合我们的工作,自然我们会更加关注你的孩子。”另一方面,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就不会被老师“关心”了?
老师手里的权力异化了家和学校的关系,也异化了家长的初衷。本来老师和家长是平等的,但是因为有些老师认为你的孩子在我的控制之下,你的孩子就相当于我的“人质”,家长必须服从我的指示,否则你的孩子就要遭殃;长此以往,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变成了命令和服从,很多原本属于老师的责任都转嫁到了家长身上,家长即使很惨也敢生气。
“我要退出父组!”引起共鸣的是,这位家长说了很多家长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很多老师并不自觉地“以权压人”,但“发号施令”却成了很多老师的无意识行为。家长缺乏制衡和监督教师权力的渠道,教师权力可能会失灵。
比如不久前,浙江省某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进行了一次大清扫,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清扫。一位家长因为没有看到团通知,没有参加打扫卫生,被老师约去面试。他被指控不尊重小组和老师,老师甚至羞辱父母没有出现在课堂上的学生。这是典型的权力异化的例子。所谓“自愿”,实际上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不怒自威的“命令”。所以很多家长从来不会忽视老师的要求。只要老师一提,就“完成使命”。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劳动人民”,家庭单位两头跑,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抚养孩子是家里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如果父母成为父母的另一个“工作群体”,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华社/图片)
被压垮的成年人包括老师
需要强调的是,以权压人的老师屈指可数,这一批老师不能污名化。在这次讨论中,许多老师还说: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的工作更累;被碾压的成年人中,也有老师。
很多网友说: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没有父母,作业写在黑板上。家里和学校联系不多,但也配合的很好。现在有了家长,就成了老师推卸责任的工具。
事实并非如此。前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家长可能一学期联系一次——,开一次家长会,但是那些调皮的孩子就另当别论了。家长不一定知道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所以学生没做,学生自己也耽误了。但是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微信里的老师也重新安排了一遍,家乡一目了然,有助于家长了解相关情况。而且,很多家长可以问自己:有没有因为孩子的作业、成绩、座位安排等问题,私底下给老师打电话或者发微信?主要老师通常面对30-40名学生和60-70名家长。如果老师下班了,平均每天有几个家长发微信电话问一些问题,说明老师下班后在“工作”,私人时间被工作占据。
家长方便老师统一布置作业和讲解情况,也方便家长理解。家长可以退出家长群,那么我们可以删除老师的微信,下班后不打扰老师吗?
有些家长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要退出家长群体!”也是一时冲动。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家长群体本身,而在于家长群体失去了规则和界限,最终成为老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的负担。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清楚:双方不是敌人,相反,双方是互相合作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双方有冲突,更多的是工作方法和沟通方式的冲突,而不是利益不相容的冲突。所以笔者并不建议把家长的讨论变成对老师的单一攻击。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父母之间制定规则。
一方面,教师要回归本色,让教师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什么,防止教师把责任转嫁给家长。如果教师有类似的行为,也应该倡导相关的投诉机制,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应的,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太原市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喜欢转发各种信息;浙江省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在家长小组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打卡提交文化科目作业。
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要有“客户就是上帝”的心态,认为老师就是服务商。我送孩子上学,你要负责教育,父母什么都没有。但是,教育在学校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比如知识教育和性格教育主要靠学校,但父母可能在生活和性格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比如,父母不一定要批改作业,但是如果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帮助孩子做作业,这也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一般来说,父母在父母问题上处于弱势地位。老师虽然掌握主动权,但不代表老师就是店主,轻松。要防止家长成为碾压成人的压力群体,就要建立规则,家长和老师更需要相互理解,而不是“互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