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生活都市网 >> 都市健康 >> 文章正文
科学解释: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来源:微格心理学
随着经验的增长,我们越是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和傻子争论了。
因为,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笨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笨蛋.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麦克阿瑟惠勒的年轻人在宾夕法尼亚州大摇大摆地抢劫了一家银行。
被捕时,他看着监控录像,突然不可置信地说:“可我脸上全是柠檬汁!”
原来有人曾经告诉他,如果你把柠檬汁涂在脸上,你就隐形了。对此,他深信不疑。
这种脑子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请不要叫他“傻叉”,他可能会觉得委屈,或者会理直气壮地反驳你。
这不是玩笑,是真实的心理现象。它不是极端的少数,但却无处不在。
1999年,两位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研究了这一现象。
他们做了四个实验,震惊地发现,最缺乏幽默感、写作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的实际分数只有12%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的分数在60%以上!
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鸭子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效应)——心理学。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即非理性的人在自己“考虑不周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结论,却无法认清自己的不足,无法分辨自己的错误行为。
沉浸在自己创造的虚幻优势中,这些缺乏能力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却无法客观评价别人的能力。
简而言之,越愚蠢的人越自以为聪明。——不是在撒谎或者逞强,而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有这种感觉!
这一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当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别误会,这个奖很严肃!部分评委是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目的是挑选那些“乍一看很搞笑,然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其实这种现象很可怕,因为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这不仅仅是关于无知的人。能力中等的人往往有很强的高估倾向,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两个维度的优势,所以更容易“得寸进尺”。
冒充者症候群
吉米鸡毛秀曾经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音乐节上恶作剧。
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个女生,问:“你觉得什洛莫医生怎么样?”
“是我最喜欢的乐队!”“是啊,今年特别干!”
然而,这个乐队的名字是由记者虚构的,以一部百老汇歌剧——命名——事实上,这个乐队根本不存在。
“去音乐节的人都以知道下一步为荣,即使他们并不真正知道新内容是什么。”
这就是典型的“鸭子效应”,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有的人什么题目都能讲,好像懂天文地理……作为听众,我们对某些领域真的不太了解,无法判断他说的是真是假。
要么一脸懵拜,要么鄙视他。但换个角度看,他大概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嘴炮。
也许你懂一两个字,就可以夸一个知识。
这种人在知识洪流的“尾气”中毒害太深,产生幻觉。
宋朝有一个叫钟弱翁的县令,书法写得不好,但他觉得很好。
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批评一些名牌牌匾上的铭文,并试图改写它们。
有一天,他在一座寺庙的阁楼上的牌匾上看到四个大字“鼎晖阁”,但签名的地方都被灰尘掩盖了,看不清楚。
他是反驳,请人把牌匾摘下来,让自己再给话。
因为他的县令身份,即使他的家人和僧人认为碑文写得好,也不敢违抗。
但擦去灰尘后发现,一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名字赫然写着。
钟弱翁尴尬了一会儿,然后对亲戚们说:“可惜这么好的一对字没有刻进铭文里。”
所以,有时候,在没有办法责怪一些自信的脑残的时候,就静静的看着。他迟早会被狠狠打脸。
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老师,你的知识比我多很多倍,你对问题的回答非常正确,但是为什么你总是对自己的答案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子上画了两个圈,一大一小,指着他们说:“大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圈的面积是你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多。
这两个圈子之外是你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周长比小圆长,所以我比你更无知。这也是我经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的观点被总结为一句名言: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能发现你的无知。
当你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比如你刚学吹笛子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乐器天才很兴奋。
但是如果你问学过很多年乐器的人,他们往往会说自己不擅长乐器。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广泛性和深入钻研后的诸多不足。
所谓初学三年天下无敌,然后初学三年怀疑人生。
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多数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其实是一个很合理的过程。经历了抑郁和重新定位,终于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无知五分之一法则”
美国《赫芬顿》邮报》曾经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向公众提出了一些非常离谱的想法,比如太阳绕地球,彩票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方式,高个子跑步时更容易缺氧等。以便他们可以做出判断。
但结果显示,大约20%的人会盲目相信每一个离谱的想法。
这就是著名的“无知的五分之一法则”,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想法多么荒谬,世界上总有20%的人盲目相信,有些人的知识匮乏,或者说认知障碍,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要和不同级的人争论,只能鸡鸭讲。
当时孔子忍着恶心,奉承两个无知的老人。他很清楚这点。“遇到这种人,就哄骗他们早点出来。何必麻烦他们?”
所以人们常说,对付SB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把他培养成大SB。
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你纠正他,可能会得罪他。